京东为什么要自建物流?自建物流真的利大于弊吗?

京东为什么要自建物流?自建物流真的利大于弊吗?

目前看还是利大于弊。关键在于刘强东做对了两件事:在合适的时机,砸钱建立京东物流。及时转型,开放京东物流给第三方。

为什么建立时是利大于弊?

刘强东破釜沉舟砸钱做物流的时候,世界上的电商公司还没有自己做物流的先例。物流作为重投入低利润的行业,也差点拖垮了京东。可以说建立京东物流是差点让京东成为历史名词解释一个极端冒险的商业行为。

那刘强东的逻辑是什么呢?电商是三流合一,包括:信息流(商品)、物流(物流配送)和财务流(支付)。

1.物流体验的需要

京东彼时在信息流上有优势品类,包括3C数码产品和部分大家电(例如电视),购买这些商品的用户对于商品的包装完好度、配送时效要求较高(主要竞品平台是线下的电器门店,例如苏宁)。采用第三方配送,在配送质量、配送时效方面无法满足京东的需求。

2.财务收款的需要

京东在这个阶段,为了打消大家对网络购物的疑惑,提供了货到付款的购买方式。用户需要把货款交给快递员。上面也说了,京东的优势品类是3C和大家电。这些产品单价高,货款风险大。交由第三方代收,财务风险高、资金回流慢。

京东自建物流,在当时完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成就了京东的优势。

3.阿里巴巴的反击

商场如棋局。你下一手,对手就会应一手,来化解你的优势。京东自建物流取得阶段性成效后,阿里马云作为战略大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步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扑捉到它的问题所在。

自建物流的问题在哪里呢?

1.影响其它核心护城河的投入。在物流投入多了,信息系统、支付体系就相对投入少了。

2.放弃现有物流企业的资源。京东自建了物流,四通一达社会化物流就被放弃了。

3.增加管理难度拖累企业快速增长。管理技术人员和管理配送员,模式理念体系完全不同。

所以,马云先是找顺丰王卫合作。顺丰当时的配送质量、效率高于京东自营物流。联合相当于强强联手。顺丰拒绝了,现在看可以说是顺丰决策的失误。

马云又采用入股的方式,间接联合四通一达,将其组成了松散的物流联合体,为阿里服务。于是阿里这边形成了6打1的局面:用户配送要求高的,走顺丰。其余的走四通一达。

但为了避免出现物流代收货款导致的财务风险,阿里几乎放弃了货到付款的方式。大力加强自有的支付宝代收代付支付服务。

面对阿里咄咄逼人的攻势,京东也逐渐意识到,全自营的弊端:没有发动社会的力量。因此,京东开放了第三方商铺(京东pop),也接入了第三方物流。社会化的运作物流配送。京东物流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自营+社会化阶段。

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弊大于利?

其实是有可能的。截至目前为止,主流电商平台除京东之外,自营物流配送要么根本没做要么偃旗息鼓。

而京东自建物流带来的弊端(如上所述),越来越明显。自营物流+社会化的改变只是改良,并不能真正解决自营物流的根本性问题。如果京东自营物流在配送成本-配送收益方面持续下滑,那么现在的竞争优势变成未来的包袱,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时候只有国家反垄断法才能挽救京东了。但阿里一家独大不符合除阿里之外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京东自建物流逐步脱离京东,变成和其它第三方物流平起平坐的社会化物流公司,是现在看必然的结局。如果顺丰的低价变革顺利,京东+顺丰,在物流方面和阿里的菜鸟还有一战。

相关推荐